沒有遠慮必有近憂,臺灣的核藥最近因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發生短缺,這也包括放射碘,碘131這幾年都只依賴一家外商進口,誰能料到竟然因為航空班次限縮加上產地也有疫情,碘131只能用到3月底。
碘131半衰期8天,沒辦法儲存,每週得靠這家公司進口,以前曾經有某具有核工背景的大學可以國產的碘131因為某些緣故(藥証審查?管理效能?)沒有成為國內醫院的供應主流,甚至停機。2年多前有個新成立的本土核藥供應商也因為某些緣故沒有成為國內醫院的供應主流,這家公司過去一直在求生存(很難和外商大型核藥廠做市場PK,加上藥物法規很難突破),前些日子才有點進展,這次碘131缺藥危機是否能靠這家本土廠商協助渡過難關呢?
臺灣甲狀腺癌病患每年新增案例約3000-4000例,其中一半需要碘131治療,再加上之前復發和轉移的病患,每年需要放射碘治療的人次遠超過3000人次。以急迫性來說,對於初手術後為pT4或者M1的病患最好三個月內治療,至於中低風險的病患或許可以等半年,但是每位病友都會為了因為缺放射碘而緊張。
國內的核藥很多仰賴國外進口,因此航空成為罩門,放射碘製造生產本土化是必需的,即使國外進口也應該建立至少3條路徑和多重航線。這樣子甲狀腺病友的碘治療才能有保障啊!